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改良主义”是指(C)
A.实现国家粮食税
B.允许资本主义自由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允许农民完税后支配余粮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 B.不尊儒术 | C.不敬宗族 | D.不纳租税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