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1—7题。
1.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3.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4.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遭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6.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巧的是三人都属兔。当时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
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下列关于北大“三只兔子”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C.胡适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D.胡适主张文学改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7.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 A.精耕细作 | B.自给自足 |
|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 出土省份 |
出土地点 |
| 陕西 |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
| 山东 |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
| 山西 |
平陆枣园 |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 |
| 江苏 |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这一耕作方法始于( )
| A.春秋战国 | B.秦汉 | C.隋唐 | D.明清 |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此后,戈尔巴乔夫提出
| A.“加速发展战略” |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
|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