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是中国获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中的大河之一。当建设水坝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走向终结的时候,中国西部却掀起了修建大坝的浪潮。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是否批准在仅存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怒江上修筑众多大坝,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兴起“废坝”运动,是因为修建水坝可能对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如
①土壤出现盐渍化 ②河口三角洲淤积缓慢 ③使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
④近海鱼类减少 ⑤灌溉 ⑥航运 ⑦养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⑤⑥⑦ |
在怒江进行水电开发遭到众多反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怒江建坝截流,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②建坝技术不成熟
③怒江的水电开发主要是为了“西电东送”,但由于输电距离远、成本高、沿途损耗大,需要进行认真的经济效益分析
④影响和降低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好价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的高原、山地 |
B.草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的平原地区 |
C.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D.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南 |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回答各题。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
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 B.人均耕地少 |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 D.山地多,平地少 |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多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据此回答各题。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
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⑤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图为我国四条不同河流各月平均流量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回答各题。四条河流中,雨季最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冰雪融水 | B.大气降水 |
C.地下水 | D.湖泊水 |
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的河流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各题。乙河段位于()
A.四川盆地 | B.黄土高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青藏高原 |
丙河段是该河洪涝最严重的河段,下列叙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该河段河道弯曲,洪水下泄速度较慢 |
B.该河段为地上河,堤坝承受压力大 |
C.该河段洪水期,径流量大 |
D.该河段湖泊较少,调蓄能力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