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两种心理状态,若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D.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气者,理之依也。’’下列说法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D.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列做法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B.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C.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
C.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
教育部、国家语委一直主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汉字书写能力,并在全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这是基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汉字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汉字书写能力是文化创的基本要求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D.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