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1月1日5时48分,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几经周折,历时10余年,现在终于开始正式履行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专家呼吁,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尽快实施石油安全战略;在加强国内勘探开发的同时,大力开展能源外交;建立石油安全战略储备,构筑应付油价暴涨和短期供应中断的风险屏障体系。
(1)材料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阐述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世界城市化的规律警示我们,当城镇化率进入40-60%的阶段,是决定城镇化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过50%。人们在追求城镇化的幸福中,遇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种种矛盾,交通难、居住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国政府和公民应如何化解影响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
海洋经济是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2008年---2012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注: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植物栽培业、海洋牧业、海水灌溉农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矿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能电力业、海洋空间利用和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服务业等。 |
(1)请说明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并说明海洋经济三大产业的成长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与陆地不同,海洋资源空间复合程度高。有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也有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和储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的资源,还有通过水体运动而发生的资源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气田,水体是渔场,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
(2)海洋资源的存在状态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3)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指导意义。( 10分)
面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人赞同李嘉图的观点,完全由市场来调节。也有人认为凯恩斯的主张好,由政府来主导。
(4)请简要评价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并结合《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探究题:2012年11月7日一15 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会后,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某校离三(6)班学生围铙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展开探究,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关注民生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此政府亦将于2013年3月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其突破口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扩大中等收人群体的经济学意义。
科学发展
材料二同学们上网搜集信息,了解到: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大提出了 "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八大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2)结合材料,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8分)
民族复兴
材料三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近年来,校车、校园食品安全等事故频发。2013年2月27曰,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在进行早晨锻炼集合时,发生踩踏,造成4名学生死亡,7名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后,湖北省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和善后工作,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材料二针对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国务院、教育部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责成有关部门制定行政法规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校园安全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
材料三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在此之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站、信函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意见稿公布仅一周,就有2000多人次积极参与。
结合材料回答: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结合材料二,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保障校园安全?
(2)请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地处中部的安徽不甘中游。安徽省某校高三(1)班举行了“安徽崛起,力争上游”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改革创新是安徽崛起的永恒动力
甲同学:在我国改革进程中,安徽留下了闪光的印迹: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改革大潮的先河;率先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催生了免除农业税这一千古变革;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大潮中,率先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等重点任务。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简述上述举措对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安徽发展活力
乙同学:2013年2月25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表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部分数据。
安徽省民营经济同江浙发达省份比较(2011年)
安徽 |
江苏 |
浙江 |
|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 |
7787.8 |
25767.6 |
19840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0.9 |
53 |
62 |
中国民企500强数量(2012年评选) |
4 |
108 |
142 |
注:2012年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18亿元,但民营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的1/5,浙江的1/3,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
(2)结合表格反映的信息,说明安徽省重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学依据。
目标既定,安徽人坚定前行
丙同学: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三个强省”争上游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安徽地方政府研究本地特色,寻求最优最美发展路径,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唱响。2012年安徽共有2939万适龄公民履行了植树义务,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3)结合丙同学的发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安徽人应怎样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