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
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
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①与② | B.③与④ | C.②与③ | D.①与④ |
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a | B.b | C.c | D.d |
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 |
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
B. |
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
C. |
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
D. |
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 |
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
B. |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
C. |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
D. |
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 | 10时 | B. | 13时 | C. | 16时 | D. | 19时 |
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 东方 | B. | 西方 | C. | 南方 | D. | 北方 |
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 9月21~30日 | B. | 10月1日~10日 |
C. | 10月11~20日 | D. | 10月21~30日 |
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 |
副极地低压带 |
B. |
西风带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D. |
东北信风带 |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 |
反气旋、冷锋 |
B. |
反气旋、暖锋 |
C. |
气旋、冷锋 |
D. |
气旋、暖锋 |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 |
中心区,沙尘扬升 |
B. |
边缘区,沙尘扩散 |
C. |
中心区,沙尘沉降 |
D. |
边缘区,沙尘沉降 |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合肥小于南宁 |
B. |
株洲大于石家庄 |
C. |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
D. |
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
B. |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
C. |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
D. |
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l~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
B. |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
C. |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
D. |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
B. |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
C. |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
D. |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