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的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和南方热带地区。据表回答各题。
地区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年生物产量(万吨) |
① |
11.52 |
22 400 |
② |
113.07 |
109 900 |
③ |
265.63 |
85 600 |
④ |
78.85 |
88 600 |
表中代表南方热带地区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导致②,③地区生物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同 | B.降水不同 | C.地形不同 | D.土壤不同 |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回答完成16~17题。
国家 |
巴基斯坦 |
尼泊尔 |
韩国 |
泰国 |
肯尼亚 |
哥伦比亚 |
菲律宾 |
委内瑞拉 |
指数 |
4.9 |
4.0 |
3.3 |
1.4 |
1.1 |
1.0 |
0.9 |
0.9 |
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因素与郊区城市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
C.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
D.城区与郊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
读“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11~13题。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 B.婚姻家庭 | C.政治因素 | D.经济因素 |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9~10题。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 B.③④ | C.④⑤ | D.②⑤ |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该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7~8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C.更高的收入 | D.更优的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