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 B.劳资矛盾尖锐 |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 D.商品经济发达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
A.礼器和兵器 | B.农具和酒器 |
C.礼器和农具 | D.兵器和农具 |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美丽的器皿。”文句描述的是中国的( )
A.青铜器 | B.铁器 | C.玉器 | D.瓷器 |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 B.产品做工精美 |
C.生产不计成本 | D.产品不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