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上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装载近35吨液氯的槽车因爆胎与迎面大客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导致多人死伤。下列有关现场处置方法不正确的是
A.槽罐吊入盛烧碱的临时水池中 | B.将人、畜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
C.用毛巾浸透NaOH溶液捂住鼻子 | D.用毛巾浸透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捂住鼻子 |
700℃时,H2(g)+CO2(g)H2O(g)+CO(g)。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C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v(H2O)为0.025mol/(L•min),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c(H2)/mlo/L |
0.10 |
0.20 |
0.20 |
c(CO2)/mlo/L |
0.10 |
0.10 |
0.20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50%
B.当反应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C.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5/16 ,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乙中充入0.10mol/L H2和0.20 mol/LCO2,到达平衡时c(CO)与乙不同
如右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降低 |
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4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4.48L气体 |
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E(g)F(g)+xG(g);
ΔH<0。若起始时E浓度为a mol/L,F、G浓度均为0,达平衡时E浓度为0.5a mol/L;若E的起始浓度改为2a mol/L,F、G浓度仍为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l,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体积分数为50% |
B.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
C.若x=2,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为0.5a mol·L-1 |
D.若x=2,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物质的量为a mol |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强电解质 |
Fe |
NaCl |
CaCO3 |
HNO3 |
弱电解质 |
CH3COOH |
NH3 |
H3PO4 |
Fe(OH)3 |
非电解质 |
C12H22O11(蔗糖) |
BaSO4 |
C2H5OH |
H2O |
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式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 |
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经外电路流向Zn极 |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
D.Zn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