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 处,DNA连接酶作用于 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 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和 。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下表中的数据是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l06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时间(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0.8![]() |
5.2 |
5.6 |
4.8 |
2.0 |
0.8 |
0.4 |
0.08 |
B |
0.8 |
1.2 |
2.0 |
2.8 |
3.2 |
3.6 |
3.2 |
3.0 |
C |
0.8 |
0.4 |
0.1 |
0 |
0 |
0 |
0 |
0 |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
条件一:无菌水10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二:培养液10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条件三:培养液10mL,加人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5℃。
(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 。
(2)实验过程中最好选择上图中 (填序号)培养装置。若用⑥号装置培养酵母菌,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3)培养酵母菌常用的培养液用马铃薯浸汁1000mL,加葡萄糖20g配制成。有的同学据此认为酵母菌生长只需要碳源和水。你认为对不对? 。理由是 。
(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使 ,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
(5)A组测定的数据中,培养一天和培养六天的酵母菌数均为0.8×106个/mL,你认为其生长情况相同吗? 。理由是 。
已知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R)对白色毛(r)为显性
,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二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四种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有(填数字序号)。
①aarr×AARR②AARr×aarr③AaRR×aaRr④AARr×aaRr
(2)两只白色棒状尾个体杂交,Fl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则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依次是。
(3)如果想验证棒状尾与正常尾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选择纯种棒状尾与正常尾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中雌雄个体交配得F2,若,则说明棒状尾与正常尾确实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4)用该动物的胰岛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该动物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动物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动物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动物肝细胞的DNA[来源
下图l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
(1)图l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点。
(2)图l中③内有个完整突触结构,构成突触结构的是、、。
(3)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 ],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
(4)图2轴突中的信号传导形式发生了的转变。
图l表示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1中结构a、b、c的名称最可能是a为,b为,c为。
(2)图l中物质④的名称是,葡萄糖→③过程中还能产生的物质是
和。
(3)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图l[]中的。
(4)将植物置于完全黑暗条件下24小时后,给植物提供H218O,继续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后除水外还能在(填物质名称)中检测到18O。
(5)若该细胞是成熟的叶肉细胞,其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
(6)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图2BC段: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此阶段若要进一步提高温室中农作物的产量,具体可行的措施是。(多选,从以下选项中选出合理答案)
A.施用NH4HCO3 | B.增加光照强度 |
C.使用CO2发生器 | D.施农家肥 |
E.与鸡(猪)舍连通 F.开窗通风
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请回答: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6是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后,能量首先储存到[ ]_________中,最终储存到[ ]________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