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80年代以来,民主化潮流漫卷拉丁美洲,军人独裁者纷纷交出政权,让位给民选的文人政府。同时,民主化的潮流涌入东亚和南亚,菲律宾、韩国等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 “斯拉夫-东正教”地区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并在“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正如L ·达尔蒙德所说:“当未来历史学家回首20世纪时,他们可能把这个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视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民主躁动时期。”
——《道路、经验与警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材料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认为:“民主较多国家的财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平均数要高得多。”依次而降,是“民主较少”的国家和“独裁较少”的国家,而在“独裁较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但也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解释模式提出了挑战。特别是60~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权威主义统治下获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并行不悖。G.奥唐奈就曾向李普塞特的“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一“乐观的等式”挑战。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非拉尤其是苏东国家出现大规模的民主化运动?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选择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泰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固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泰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上面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
地区 |
土地面积(公顷) |
耕地(公顷) |
森林(公顷) |
东部 |
106410 |
27840 |
15934 |
中部 |
325010 |
47930 |
74749 |
西部 |
524980 |
19130 |
37946 |
材料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21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的煤,石油的67.44%,天然气的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96.82%。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
材料三: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张维为《中国震撼》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
——《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
(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3)由上史实,你能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福建“新生活运动”十年(1934-1943)中公开禁止与提倡的主要事件
材料二 1932年7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甚思提倡复兴运动,与民族德性,而以劳力为主,以礼仪廉耻为体,以艰苦忍耐为用,以树立纪律,整齐秩序为目标。欲救中国,如不从救人心入手,则缘木而求鱼也。欲救人心,如不从注重德性入手,则亦不能见效。”
1934年2月19日,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蒋介石说到:“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尤其共同一致的习性和本能,能随时为国牺牲!”
——以上材料选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生活运动”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原因与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