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袁隆平 | B.邓稼先 | C.钱学森 | D.王淦昌 |
下边两幅图片反映了
①“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②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④香港与澳门进入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
|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
|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17年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热情欢呼“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
| A.英国的伦敦 | B.法国的巴黎 |
| C.俄国的彼得格勒 | D.德国的柏林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其中“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