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
|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
|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
|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这里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指
| A.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B.君主专制、人民民主 |
| C.近代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 D.闭关锁国、改革开放 |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 A.盐铁官营 | B.“贱商令” | C.闭关锁国 | D.“海禁”政策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
|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
2002年10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囊括了我国全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同时也收录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材料说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是我国根本大法 |
| 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依法治国的国家 |
| 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
| D.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