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是_______三角洲地区。填写城市名称⑤_______。
(2)B图中著名经济特区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填名称)。
(3)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地区与A图地区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我国某省区轮廓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省区是,与该省区接壤的欧洲国家是。
(2)图中铁路a为,b为,c为。
(3)图中城市①为,②为,③为,④为。
(4)图中河流A是河,其河水的补给主要靠,汛期出现在季。
(5)城市①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为当地时间点钟(区时)。
(6)以该省区的农业资源为原料,该省区的北部可以建立工业,南部可以建立
工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累——达令河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二: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列材料,分析说明:
(1)该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没有和的污染,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图中反映出灌溉造成的生态灾难主要是、、。
(3)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定会。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加以改变,最终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下图为美国农业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乳畜带,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属于乳畜业。和这类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2)这里的农场一般是以为单位经营的,而我国的这类农场一般是。
(3)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
(4)这里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其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最先在(国家)出现,人们称为
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2)近20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国。(填字母)
(3)②国可能是()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英国 D、韩国
(4)①国与③④⑤三国相比城市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落后 D、①国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
(5)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6)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和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①
②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4)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性的,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
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 | B.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