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
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
、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的地位逐步提高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
|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 D.要“存天理,灭人欲” |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