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列各小题。
我十八岁的冠军路
丁俊晖
如果没有台球的话,就没有我丁俊晖的今天,也就没有那么多值得珍藏和回味的记忆。
初到东莞的时候,经人介绍,爸爸带着我来到了东英台球俱乐部。
这家东英台球俱乐部,应该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台球俱乐部之一,有着47张球台,其中,有六张国际标准比赛用球台,还有一个专门的比赛厅。台球厅24小时开放,有中央空调,开放时一点都不会感到炎热。我在里面训练和打球的球房,隔音条件都相当棒,跟我后来出去见识过的国外专业球房比,丝毫也不逊色。在这种环境下练球,你说我能不感觉爽吗?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国内台球高手们经常出入的场所,不仅有前面提到过的那些人,甚至一些香港的高手都经常过来,比如区志伟,还有傅家俊。
最常来的,就是蔡剑忠蔡叔。我们那边,像我这样的小孩,对没结婚的都叫哥,结了婚的都叫叔。在我从宜兴到东莞后,球技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中,蔡叔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老师。
蔡叔的球打得很好,现在也还是全国排名前五的高手。那个时候,我可不是他的对手,即便是现在遇上了,我也不敢说可以轻易获胜。爸爸经常带我找他去练球,而他不仅和我对练,还经常有意识地指导我。
记得有一次,打着打着球,他突然停下来,对我说:
“你打球得控制白球啊,不能走到哪算哪啊。”
听了他的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在打球方面,只要是一受到批评,我都会哭出来,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还真是小孩子啊,那么沉不住气。
爸爸马上把我叫过去,对我说:
“小晖,蔡叔说的话有没有错?”
我说:“没有。”
“那蔡叔的话,对你打球有没有帮助?”
“有。”
“那你就不应该哭!你一哭,人家以后就不会告诉你了。一会儿你过去和蔡叔打个招呼。”
说完,爸爸先走过去,对蔡叔说:“小蔡,你别在意,孩子不懂事……”
“没事儿,我喜欢这个小孩才说的,要是不喜欢,我还不说呢。”蔡叔一点儿都不介意。
和高手练球的感觉,真的特别开心和愉快。尤其当你自己的水平一点一点增长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不过,获得台球的乐趣,也就意味着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童年的乐趣,比如悠闲的时光。
给大家说说小时候我还在宜兴的一件事情吧。之所以拿到这里才说,是因为这件事直到今天,连我爸爸都还不知道呢。
那是一个下午,我从阳台上往下看,看到花坛旁边有几个大孩子,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打篮球。看他们几个人玩得那个高兴啊,我心里简直羡慕得不得了。
爸爸那会儿出去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我对妈妈说:
“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妈妈说:“你爸爸要是同意,就让你去玩。”
……
“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隔了一会儿,我又说:“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你去和你爸爸说,他要是同意,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我心里多想让妈妈替我瞒住爸爸,放我出去玩一会儿啊,因为要是去和爸爸说,肯定是没戏的,想都不要想的。但是,妈妈的坚决,似乎也让我在一半希望一半失望的等待中明白了什么。
结果,那天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去和爸爸说,那天,我还是去练了球。
为了台球,我确实失去过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弥补回来的可能了,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也是值得的吧。要不,为什么文人写文章老爱说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呢?一般人只是看到了成功时的光环多么耀眼多么炫目,却往往忽视了这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当一个年幼的孩子,要克服自己的玩心,而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对他的毅力和信念是多么大的考验啊。这么一想,连我自己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呢!哈哈!
其实,在我训练的过程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自己很想再往上进一步,但当时能力就是达不到,你一定能想象出,那时的我有多么懊恼和沮丧!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一个中袋的蓝球,本来没什么难度的,我打了一次,没进。拿回来再打一次,还是没进。一连打了八次,就是不进。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是做不到啊。
眼泪“唰”的一下就出来了。那个时候,我还真是爱哭呢。
爸爸走到服务台,对服务生说:“把灯关了吧,小晖,我们今天不练了。”
爸爸走过来,拉着我:“来,爸爸抱抱,都长这么大了,抱也抱不动了……”
那一天,爸爸抱着我在黑暗中坐了很久,也没怎么说话,我在爸爸的怀抱里慢慢平静下来。接下来我没有继续练球。到了第二天,我又重新打了十次那个角度的球,结果进了十个。
这就是我,我不想输,从小我就不想输球。如果这次输了,下次一定要赢!通读全文,用简要的文字概括丁俊晖成功通往冠军路的诸因素。
文中两次写到“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主怎样的性格特征?对本传的这种描写,你如何评价?
“我不想输”,“一定要赢”,可以说是丁俊晖的人生宣言。请联系原文,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鹰的飞翔(丹麦)彭托皮丹
这是关于一只年轻的鹰的故事。它还是黄嘴雏鹰的时候,被带到教区牧师的家里。在那儿,好心的人悉心照料它,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小鹰在嘎嘎叫的鸭子、咯咯叫的母鸡和咩咩羊中间长大。人们给它起了个平民的名字叫克劳斯。
它通常在靠近猪圈的一处旧篱笆上歇息,坐在那儿等着女佣。只要老多萝茜一出现,它就会一下子窜到路面上,摇摇晃晃地、以背麻袋赛跑似的滑稽步伐走向装满的食槽。这种步伐是苍穹之王在地面行走时所特有的。
然而有一天,当新鲜的南风吹来了春天,鹰像从前一样,栖息在篱笆上,沮丧地做着梦,突然一阵懵懂的对自由的渴望令它张开翅膀飞翔,这回它不像通常那样掉在地上,而是一下子被升到了空中。一开始它还小心试探着。终于,伴随着一声快乐、野性的尖叫,它扶摇直上,在高高的天上盘旋了一圈。一下子,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
村庄、森林和被阳光照耀的湖泊从它下面经过。鹰向着苍穹越飞越高,飘然陶醉于广阔的地平线和自己翅膀的力量。
突然它停了下来,周围浩大的虚空令它害怕,它落在一处可以歇息的地方。在它的头上矗立着层层岩石,陡峭光秃的石墙上没有一处可用来避风。西方,太阳正置身于猩红的晚霞之中,这预示着风暴与暗夜。
当傍晚的薄雾笼罩了河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袭上了这只高贵的鸟儿心头。沮丧之余,它看到一群牛伴着尖叫声走在回圈的路上,前面就是人类舒适的住所。它收紧翅膀,把喙深深插进胸前的羽毛中,孤零零地立在沉默、荒凉的岩石上。
突然头顶上传来振翅飞翔的声音,一只白喙的雌鹰正在它和傍晚红色的天宇之间盘旋。
年轻的鹰在原地待了一会儿,伸着脖子考虑着这番奇怪的景象,但它的犹豫立刻便烟消云散了。在健壮的两翼有力的拍击下,它冲向高空,一会儿便接近了它的同伴。于是开始了一场群山之上野性的追逐。雌鹰总是在前面高飞,克劳斯尽力赶上,尽管它更沉重而且气喘吁吁。
雌鹰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它想着,它快筋疲力尽了,翅膀感到又累又重。
雌鹰飞得越来越高,离深红色的山峰越来越远,呼唤着,诱惑着它跟随。它们来到一片广漠的石头荒野,凌乱的巨石相互颓倾在一起。猛然间它们面前的视野敞开了,流动的云端上,如幻景般,绵延着常年积雪的诡秘地域,那里从未被众生污染,是鹰与寂静的家园。白昼的最后一抹光线似乎在皑皑的白雪上歇息安睡了。它的后面,暗蓝的天幕升起,满是宁静的星星。
克劳斯吓坏了。它停下来歇息在一块石头上,因寒冷和不适而颤抖。看着这白色的幽灵般的大地,它回忆起温暖的篱笆和舒适的家禽院。它还想起了老多萝茜,每当教堂的钟声宣告太阳升起,她就会从厨房里出来,带来热腾腾的食物。
雌鹰的呼唤透过寒冷的空气传来。但是克劳斯无声地鼓起翅膀,偷偷地回去了,开始还有些踌躇,但很快变得迅速而急切,被它的恐惧、它的热望、它甜蜜的渴盼所追逐——家——家——家!
经过一夜执拗的飞翔,直到第二天早上,那可怜的鸟儿才到达牧师的住宅。它在它所爱的家上空盘旋了一段时间,似乎是要确信下面一切如常。
然后它缓缓降落。
但灾难发生了。一个雇工正巧发现了它,而且他也未曾听说克劳斯不见的消息。他赶快跑进屋子里取了枪,藏在一棵树后面,准备在这个被当做家禽窃贼的东西靠近时开火。
枪响了。
天空中飘荡着一些羽毛,死鹰像石头一样笔直地落在粪堆上。如果它是在家禽院子里长大的话,那么即使是鹰的后代也是徒劳无益的。
16.第3段说“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请简要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17.这只年轻的鹰在飞离家禽院后内心犹豫矛盾。请分条概括它的这种心理。
18.这篇文章还写到一只雌鹰,请分析说明作者写这只雌鹰的作用。
19.请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揭示这篇言语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山水风景需要上下左右的观察。同样,看世态百相也不例外。至于对五光十色、扑朔迷离的现代邪教,那就更需要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其进行扫描和透视了。最近传媒上连续披露了国外不少形形色色邪教兴风作浪的罪恶画面,就使人们惊然彻悟,眼界大开。发现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原不过与这些邪教不折不扣地是一丘之貉。
②其实在我们这块“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深厚的封建迷信土壤中,这类邪魔歪道的土特产历来就不少。因此,在横向对比之余,我们无妨再从历史纵深的掌子面上顺手拈来几例:
③唐代永徽年间(即公元651年左右),也正是一个佛事甚盛的时期。太原就有人乘机混水摸鱼,玩空穴来风的把戏,给膝下暗藏一只老狐狸,然后经过一番乔妆打扮,便煞有介事地自称弥勒佛。一时“礼敬倾邑”,煞是热闹。孰料正当香火源源不断,众生膜拜方殷的当儿,却出其不意地来了个深通佛典的僧人。这个懂行的僧人一眼就看出假弥勒形迹可疑,且听其有天没日头的满口胡道,便禁不住据理反诘:“今释家之教未亏,不知弥勒何遽下降?”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尖锐质问,不啻是一记当头闷棍,顿时就让作伪者傻了眼。更要命的是那个与他合演这幕滑稽剧的关键角色——老狐狸,迟不动,早不动,偏不凑巧在这个节骨眼上抖掉“幡花族盖”,嗖的一声夺路而逃,让众人“捉之不及”。于是这幕滑稽剧,也就随之吹灯拔蜡,在一片大煞风景的气氛中黯然收场了。(见《霞外捃屑》卷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人最初插花满头,自称戴花和尚(够时髦的)。可他压根儿不务正业,专以左道惑众为能事,致“群小从之如市”。并因为他过于嚣张放肆,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秩序,还曾被县知事拉去狠揍了一顿,并明令其“断治还俗”。从此他就留起了长发,索性作了个非僧非道的“落拓野人”。“初以占风水为生,又以淫巧之术走士大夫之门,因遂猖獗”。既然整日价与上层人士厮混,自不免那原来就不安分的野心也便逐渐恶性膨胀,想入非非。竟“谓金陵有王气,欲谋非常,分遣其徙,游说士大夫之负名望者。”如此等等的一派歪理邪说,不成想还真有一些公卿权贵和社会名流为其所蛊惑。如蔡卞就说张怀素“道术通神,尝识孔子、汉高祖”,乃至五体投地地尊称其为“大士。”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倒是诗人黄鲁直慧眼识真,法眼识妖,“闻其说,亟掩耳而走”。看来“谣言止于智者”之说,殆非虚言。诡计多端的张怀素,尽管高攀权贵,大烧热灶,使尽了奔走钻营的浑身解数,到头来还是难逃法网,正法时与其一起“坐死者数十人”,这在当时也算是一桩轰动朝野的大案呢。(见《挥鏖后录》并《宋史·蔡卞传》)
⑤有道是:“________”。而邪魔歪道不绝如缕地在世间作祟正是如此。明朝万历丙午(即公元1605年),有个叫刘天叙(又一说为刘天绪)的凤阳人,忽然心血来潮,忝冒佛门信徒,与几个无赖子抬一小佛像,走村串户,挨门化缘。起始还不过是小打小闹,仅仅骗取少量钱米罢了。可干着干着胃口就越来越大了。待混进南京后,刘天叙的骗术迅速升级,动辄信口雌黄,吹牛皮的狂言不断加码。面对市井一些挑担卖菜者,竟妄言自已“有法术,能划地地陷,指天天开,且知人三生事”。也怪,越是说得不可思议,越是有人相信。接着他又无端地制造恐怖气氛,危言耸听地宣称:“南中将有奇变,天地昏黑者四十九日,大乱相杀且尽”。弄得人心浮动,坊间不安。只可惜这个江湖骗子虽自称能“知人三生事”,可就是不懂得弓弦绷得太紧即断、牛皮吹得太大必破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果然顷刻间事情败露,刘天叙及其同伙便很快被缉拿归案。可叹那只曾被吹虚得“划地地陷,指天天开”的手,面对大墙铁窗却反而派不上用场了。不过不要紧,因为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为首的七个始作俑者便磔的磔、斩的斩,被旋即处决了。(见《玉剑尊闻》卷四及《明史·丁宾传》)
⑥_______。就仅通过对以上三个邪魔歪道兴妖作怪劣迹的简单剖析,再来反观和比一下眼前的严峻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本文论证的形式,从下面为文章选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A.横看成岭侧成峰 | B.衣钵相承说邪教 |
C.笑尔横行能几时 | D.横看竖看都是邪 |
14.在第四自然段画横线处加一句话,对“假弥勒”与“张怀素”作概括性比较,以承上启下。
15.根据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在段首加一个四字短语。
应该加的短语是_________
16.综观全篇,为本文补上一个结尾(不超过1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3题。
《傅雷①家书》一则
你为了俄国钢琴家②,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我们也常常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着觉。神经锐敏的血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常常劝你尽量节制。那钢琴家是和你同一种气质的,有些话只能增加你的偏向。比如说每次练琴都要让整个人的感情激动。我承认在某些罗曼蒂克的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为了艺术的修养,在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
我前晌对恩德说:“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朦朦胧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你听听,这话不是和Richier说的一模一样吗?我很高兴,我从一般艺术上了解的音乐问题,居然与专门音乐家的了解并无分别。
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演奏家也犯的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昨晚陪你妈妈去看了昆剧:比从前差多了。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滥,带着绍兴戏的浅薄的感伤味儿和骗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还有是太卖弄技巧。陈西禾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己没有前途,改它干吗?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金成铁”!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
注:①傅雷(1908-1966),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其子傅聪,著名钢琴家,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后一直在国外发展。 ②Richter,苏联著名钢琴家。
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认为要想让自己弹奏的作品感动人,就应该增加罗曼蒂克的情调。 |
B.作者引用贝多芬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瞧不起观众的不满。 |
C.傅雷对音乐问题的了解,与专门的音乐家并没有区别。 |
D.傅雷对过分注意技巧的现象并不满意。 |
18.傅雷为什么对当时改编的昆剧不满意?(6分)
19.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认为应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6分)
阅读以下文章,完成4题。
我心归去(有删节)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赛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
④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⑤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⑥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⑦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的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3.第二段“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中“难耐的冷清”在文中包含了哪些意思?
14.第五段中加点句子如何理解?请作分点阐述。
15.第六段中“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中的形象描写,有什么作用?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就展示了自己在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与下文记忆中故乡浮粪四溢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 |
B.第三段里“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是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描写,夸大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与空虚。 |
C.第四段写对故乡的思念,选择了“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日常生活里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熟稔,思乡之情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与血脉之中。 |
D.作者为文跌宕起伏,灵活化用诗文,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学 |
E.作者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略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多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