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的首要地位。——据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料二: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三: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
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和我国建国初期哪个外交方针有关。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
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阅读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对美国的相关表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成北阿美利加(美利坚)合众国。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
材料二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的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材料三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美国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
(1)以上三则材料在叙述美国政治史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说明其成因。
材料四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1850——1900年间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三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
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 行。
——《陈炯明集》下卷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
(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的可取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见处士平原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率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辗诵于口,耳所哲闻,不忘于心……如得龙跃天肴,振冀云汉,扬声紫微,垂光红觅,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孔融《荐称衡疏》
材料二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曹操《蠲河北租赋令》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曹操《合肥密教》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融所撰公文与曹操所撰公文的主要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对公文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578年,明朝张居正主持土地清丈从福建省开始,下图为《明实录》记载的1 581年土地清丈的部分结果: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表中的两项信息并加以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准确, 由表及里进行解读,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