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
| A.物质技术 | B.政治制度 | C.思想文化 | D.实业教育 |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
| B.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
|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
|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 C.以工代贩,扩大内需 | D.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
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龋凝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有
①推行农业集体化②集中收缴国有企业利润
③实行余粮收集制④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882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国葬,逝者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当时的报纸对此评论说:“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像接受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接受他的理论的主要科学事实。”逝者是
| A.达尔文 | B.牛顿 | C.瓦特 | D.莎士比亚 |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 C.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