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地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支持 |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者,建立和巩固政权 |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联合中共,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出中国 |
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 A.大人——先生 | B.粮票——股票 |
| C.法币——人民币 | D.臣民——公民 |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处于
| A.A—B段 | B.B—C段 |
| C.C—D段 | D.D—E段 |
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公斤/年)
| 年份 |
原粮粮食 |
植物油 |
猪肉 |
| 1957年 |
203 |
2.4 |
5.1 |
| 1960年 |
163.5 |
1.85 |
1.55 |
出现上表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B.尚未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直接影响人民收入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
|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 |
| 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
|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