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A.钱学森 | B.杨利伟 | C.郭沫若 | D.袁隆平 |
1688年6月30日,英国议会的七位要人悄悄聚会,他们秘密起草了一封邀请信送往荷兰。信件的内容是邀请詹姆士二世的亲戚荷兰执政、奥兰治的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一起前来英国担任国王,保护“宗教自由和财产”。上述材料说明英国
A.圆满完成了“光荣革命” | B.开始进入外国人统治时期 |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D.议会开始挑选王位继承人 |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