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5年底,梁启超撰文说:“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这说明此时的梁启超()
①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思想与时俱进,政治上更趋进步
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④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是近代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794年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上台,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
B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必然有一个由军事独裁发展到民主的曲折过程。
C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孙中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当时的法国()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D.奉行分权制衡原则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鸣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