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
C.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
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
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
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 B.一定能固定二氧化碳 |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 D.一定是植物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在群落演替中,一个种群的数量迅速增长的时期过后,往往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A.天敌数量减少 | B.可利用食物的增加 |
C.死亡率增加或出生率降低 | D.出现了其他新物种 |
DNA探针能用于检测:()
A.地方性甲肿病患者 | B.乙肝患者 | C.骨质软化病患者 | D.缺铁贫血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