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④交叉互换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的食物结构示意图(图甲)和草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图(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常出现成群的黄羊发生季节性大迁徒,决定这种现象的生物因素主要是食物
B.在图甲中,如该地区人的膳食结构为:70%植物、20%草食动物、10%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人获得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1/127
C.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所以在确定样方面积时,应取S2为宜
D.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草本植物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依图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n1+n2+n3)/3S0株/m2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下表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试验材料
生物数量(个/mL)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枯草杆菌
180
160
140
160
180
160
140
50
60
大草履虫
-
60
70
80
60
50
40
20
10
双小核草履虫
-
-
-
-
20
40
60
80
10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天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