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13分)
材料一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如何利用“综改区”的“先行先试”权,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完成依赖于煤炭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成为山西“十二五”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1) 山西省利用本区 、 等资源优势,围绕 开采,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纬度较高的两条运煤铁路干线从北往南依次是 和 。
(3) 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资源优势条件。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快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请你为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
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问题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提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落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
2000年 |
|
能源进口依赖率(%) |
89.4 |
81.0 |
石油消费比重(%) |
77.4 |
53.0 |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
79 |
82 |
材料三: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
(2)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符合环境道德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
B.过量开采地下水 |
C.建立“树木银行” |
D.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
(5)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你认为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哪些事情?
年份 |
1949 |
1957 |
1966 |
1971 |
1977 |
1982 |
1986 |
人口(亿) |
5.4 |
6.4 |
7.4 |
8.4 |
9.4 |
10.3 |
10.6 |
人均耕地(公顷) |
0.18 |
0.156 |
0.135 |
0.12 |
0.11 |
0.10 |
0.099 |
(1)表中数字反映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的两项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气体 |
浓度(mg/m3) |
年增长率(%) |
生存期(年) |
温室效应强度(CO2=1) |
对全球气温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
|
1750年 |
1990年 |
|||||
CO2 |
280 |
353 |
0.5 |
50~200 |
1 |
55 |
含氯氟烃 |
0 |
0.000 85 |
2.2 |
50~102 |
3 400~15 000 |
24 |
CH4 |
0.8 |
1.72 |
0.9 |
12~17 |
11 |
15 |
N2O |
0.000 29 |
0.000 31 |
0.25 |
120 |
270 |
6 |
材料二:1990年CO2排放量的地区分布及其所占百分比
中国 |
美国 |
欧盟 |
日本 |
其他地区 |
|
CO2排放量(亿吨) |
28.93 |
69.43 |
46.29 |
14.47 |
130.18 |
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
10 |
24 |
16 |
5 |
45 |
(1)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于其他温室气体
C.CO2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1750~1990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约( )
A.31.4% B.26.1%
C.20.7% D.17.9%
(3)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机理是
A.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温室气体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太阳活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4)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