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读下列两国家农事安排及分布图,回答问题。当乙国A区域人们农闲时,甲国的主要农事活动是
A.剪羊毛、配种 | B.播种、剪羊毛 |
C.收割、犁地 | D.打草,贮藏牧草和饲料 |
属于乙国B带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
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
C.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较稳定 |
D.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
甲乙两国均有C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国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不同于甲国的是
A.纬度偏高,气温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 B.市场需求量大,人们生活水平高 |
C.交通方便,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读下面地理漫画图,回答问题。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
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
2010年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关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 B.光、热、水资源丰富 |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
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转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E地
A.水资源日益缺乏 | B.土地价格上涨 |
C.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 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 |
如图表示某工业产品产、销、研的关联图,读图完成问题。图中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
A.现代交通和通信 | B.众多的劳动力 |
C.丰富的资源 | D.优美的环境 |
此类工业将产地放在珠三角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
B.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
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
该生产活动涉及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不包括
A.交通运输 | B.商业和贸易 |
C.交通枢纽 | D.通信 |
如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变化 | B.市场需求的变化 |
C.科学技术的发展 | D.国家政策的变化 |
图中④阶段比③阶段更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这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 |
C.减少温室大棚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
D.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