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或给出的解释正确的是( )
|
实验事实 |
结论或解释 |
① |
将40 g NaOH溶于1 L蒸馏水中 |
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4%,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
② |
向盛有1mL 0.1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0.1molL-1 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
常温下 Ksp(AgCl)< Ksp(AgI) |
⑶ |
某盐NaX溶液pH > 7 |
酸HX为弱酸 |
④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
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⑤ |
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l片和 Cu片,前者没有明显现象,后者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
还原性Al < Cu |
⑥ |
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差 |
BaSO4是弱电解质 |
A.①④⑤ | B.③④⑥ | C.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实验基本操作合理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酒精洗涤粘有硫粉的试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0.1 g氯化钠晶体; ④用饱和NaHCO3溶液除之CO2中的少量SO2;
⑤用瓷坩埚熔融NaOH固体;⑥实验中不慎将手指划破,可立即用FeCl3溶液止血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⑥ |
C.③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 |
B.HCl、H2S、NH3都是电解质 |
C.漏斗、蒸馏烧瓶、分液漏斗、滴定管等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 |
D.Fe(OH)3、FeCl2、CuS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苯从溴水中提取溴,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
B.实验室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NH3 |
C.实验室中用加热方法分离碘和食盐的混合物 |
D.加入适量的NaOH可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做氧化剂 |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
“化学与社会、生活、科研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燃煤发电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
B.天然气、煤气大量泄漏遇到明火会爆炸 |
C.利用化学反应可实现12C到14C的转化 |
D.晶体硅可用于光伏发电、制造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