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池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 |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
D.TS值越小,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
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 |
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
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