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先进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
(2)应如何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3)请你就改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5—2008年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图9)

注:2008年居民消费率,发达国家平均为70.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4.7%。
材料二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类似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材料三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针对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趋势,“三农”问题作为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被写入中央文件。针对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的战略思想贯穿在2004年至2010年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中。
(1)描述图9显示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图9结论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
(3)运用哲学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党对城乡关系的探索过程。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政治宣言。不仅国务院将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提交到在2007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请大会审议,大会审议通过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成为指导200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而且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还将向大会推荐国家领导人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回答:
(1)国务院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报告、并请大会审查、批准?(5分)
(2)我国的政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仍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请你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

材料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有待进一步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企业融资困难,出口难度增加,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压缩利润空间,销售困难。
(1)针对材料一的问题,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应该怎样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方面人士提出:“文化属软实力,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文化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是一个耗费资源少而效益高的绿绝经济。过去大量的用纸,是消耗大量的树木,现在无纸化办公,网络科技,就节省了大量的耗用。说它是低碳经济更恰如其分。在国际社会节能减排和环保成为全球共同意愿的今天,重视和开发文化产业这一金矿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看到的是,文化产业是一种大产业,文化的多元和文化的无孔不入相互渗透早就使文化连接成了一体,所以必须开放必须联合必须协调发展。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
材料四: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强烈冲击,也对人们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在经济发展的特殊困难时期,文化对于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文”化人。文化能够成为抚慰精神的“心灵鸡汤”、提振信心的“威风锣鼓”、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以“文”化事,文化能够为促进合作交流搭建“金桥”,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支撑”,为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提供“土壤”。
(4)有人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就是发展。请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两会”刚结束,某地和谐村就开展了学习讨论“两会”精神的活动,并就以下两个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
村民们认为,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人口选举实现同票同权。这个带有两个“同”字的词汇,让公民选举权平等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让我们农民兄弟备受鼓舞,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坚定决心。
在谈到农村文化建设时,村民们说,目前,我们农村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农村群众生活单调;我们这里是山歌之乡,喜欢用山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情,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歌曲也还不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列为2010年政府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希望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乡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城乡人口选举实现同票同权”的重要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目前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民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下面是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的一个片断。
[网友铃儿响叮噹]总理,您好,我是一名09年毕业的大学生。父母是农民工,一直靠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希望我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我现在还四处奔波找工作。总理啊,我该怎么办啊?
[温家宝]我们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家知道,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号召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到边疆地区,到农村去。但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譬如说,个体经营的,金融部门要给大学生5万元的贷款,这种贷款还是小额担保贷款。如果是合伙经营的,贷款数量还要增加。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我们还要按照规定给予贴息贷款。对于需要培训以后再进行就业的,国家还要补贴培训费用。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会使某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养成“等、要、靠”的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政府把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的合理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