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北朝时成书的《齐民要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总结了11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
②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方法
③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④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 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的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