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期可已矣 食旨不甘
(2)孔子的“恕道”指的是什么?
(3)孔子的“恕道”与他对冉求、宰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由也兼人
(2)从以上三章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
(3)在第二、三章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种原则,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祖:饯送 |
B.有过辄闭阁自责辄:就 |
C.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 |
D.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
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①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②,与中国侔③。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②称制:自称皇帝。③侔:相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苦:痛苦 |
C.即被佗书,行南海被: 给予 | D.佗即移檄告横浦…曰移:传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为中国劳苦 |
B.①且番禺负山险②盗兵且至 |
C.①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②佗因此以兵威边 |
D.①击灭南越而并王之②败数县而去焉 |
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
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化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②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汎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文言文翻译:(共6分,每句2分)
(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 间 至军中 间:从小路 | B.张良入谢谢:告罪 |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两次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 |
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 B.竖子不足与(之)谋 |
C.沛公![]() |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
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王 也 |
C.外连横而斗诸侯 | D.项伯杀人,臣 活 之 |
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对自己杀死刘邦的计谋没有被采纳感到愤怒,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3分)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D.子其为我记之 |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 断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