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
A. 割地的面积 |
B.赔款的数额 | C.开放的口岸 | D.列强办厂的特权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
|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
| 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
| C.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
|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变法革新思想解放部分乡民的思想 |
|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鸡鸭养殖的变革 |
| C.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普及宣传 |
| D.西方科技初步改变乡民的传统观念 |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 A.新思想的萌发 | B.《资政新篇》的提出 |
| C.百日维新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