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
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
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 C.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 D.北伐战争开始 |
山城重庆从偏远小城发展为今天的西部重镇,重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之一。下列有关重庆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九世纪中期,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
| B.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在重庆通商的条件,深入中国内地侵略 |
| C.作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二战中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之一 |
| D.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曾在此进行和平谈判 |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回蒙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
|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 D.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
|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
|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去抗议了 |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这则材料节选自近代中国签订的一则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