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 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 |
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纵观中国历史,央地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历代统治者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试图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央地格局。以下属于汉武帝处理央地关系的是
A.推恩令 | B.设置节度使 |
C.郡国并行制 | D.平定七国之乱 |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各级官员的监察考核力度,“纪检委”让各路违法官员闻风丧胆。 我国最早的“纪检委”,应该始自秦代,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纪检委”,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以下“纪检委”始于汉代的是
A.御史大夫 | B.刺史 |
C.六科给事中 | D.都察院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
C.秦律严苛细密 | D.丞相大权独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