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回答23—26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1939年 | B.1940年 | C.1941年 | D.1942年 |
希特勒说:“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个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进军莱茵区,我们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可资利用的军事力量,即使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该
材料最能说明
A.法国纵容了德国扩张 | B.希特勒采取了冒险政策 |
C.西线出现“静坐战争” | D.法国是当时欧洲军事最强的国家 |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 B.美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
C.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 |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
我们之所以把苏德战场的转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苏德战场面积大 |
B.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要战场,苏军抗击绝大多数法西斯军队 |
C.苏联进行正义战争 |
D.德国连遭失败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②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神舟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库尔斯克战役 | D.柏林战役 |
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 B.《国联盟约》 |
C.《洛迦诺公约》 | D.《非战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