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英法两国采取 “中立” 政策的实质是
A.希望太平军与清军两败俱伤 | B.企图控制太平天国运动 |
C.争取外交上的有利地位 | D.逼迫清政府彻底屈服 |
下表为1913年——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
《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并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并试图发现与牛顿发现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普遍适用的法则。”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
C.启蒙思想家 | D.爱因斯坦和普朗克 |
威廉三世时期,事实上,内阁大臣仍由国王任命,首席大臣只听从国王,代替国王处理国家大事;但当时《王位继承法》却规定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凡国王的上谕均由有关大臣签署。这说明()
A.内阁已正式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
B.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制正在孕育中 |
C.内阁是法定的国王私人顾问机构 |
D.立法权与行政权已被议会控制 |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
B.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
D.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
1992年初,以徐州国营企业改革为开端,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以“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热潮,但是这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思想动荡。这突出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奋斗目标 |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
C.我国开始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D.民众已经能够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