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文化周刊载文指出《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
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
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
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观察下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
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 B.信念:勇者的利器 |
C.天才:勤奋的结晶 | D.障碍:跨越的支点 |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
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
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
C.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
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
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