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达到这个水位,意味着三峡工程将可以全面实现其设计能力,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据此回答14—15题。
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为175米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设计和论证,最后用了40多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的成功,不仅促进了长江主航道航运经济的发展,还给整个巫山旅游增加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伴随175米蓄水成功,众多高档豪华游轮出现,在高峡平湖上举行江中婚礼,将变成现实。这体现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办一切事情都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上述要求说明( )
A.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
B.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D.人们的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北京奥组委会树立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对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一些奥运工程开始“瘦身”。上述做法( )
①符合中国的国情 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说明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实践活动 ④证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促进事物发展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干的,这就是( )
A.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 |
B.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实现 |
C.价值观是客观评价标准 |
D.价值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
据报道,人们在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价值时,却忽视了它的生态价值,过度砍伐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这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导向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成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以下关于价值观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
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C.价值观并非人人都有 |
D.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