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源于动漫的“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转正”的象征。网络热词现象表明
①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美国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中国文化节”于2005年10月1日开幕。800名中国优秀艺术家在一个月内向美国主流社会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成就和魅力。出席开幕式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指出,中国在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时,主张维护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是中国的自觉选择。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博大精深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说明( )
A.文化作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载体具有稳定性 |
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 |
C.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
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
鲁迅先生指出中国文化要“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必须全盘接受中国的文化遗产 |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 |
C.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 |
D.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
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美丽的世界文化大观园。因此,正确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
B.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
2004年11月,文化部命名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被命名的示范基地,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这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 )
A.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
B.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C.要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
D.要依据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确定把哪个放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