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①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②这种形式上的平等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③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④这种平等和封建制度相比没有本质的进步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更加重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最大。这说明()
A.我国居民以前不重视文化消费 |
B.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C.在当前,物质消费不如精神消费重要 |
D.文化消费必然带来人的素质的提高 |
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之所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A.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C.优秀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 |
D.读书时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
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政协讨论,予以修改、完善,全国人大审议,最后全国人大做出决议。这说明()
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
B.党中央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党中央的执行机关 |
C.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 |
D.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