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某生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