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
B.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
C.《茶馆》采用以人手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
D.得知住招待所一夜就花了五元高价,陈奂生的感受和表现前后判若两人;这既表现了农民勤俭的本质,又反映了他们的狭隘、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
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