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郭明义,一个鞍钢普通职工的名字,在2010年逐渐传遍全国。他平凡朴实的言行在震撼着人们心灵的同时,也悄悄改变着周围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某校高三(3)班同学以“走进郭明义,学习郭明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了解郭明义事迹】 1996年起,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1990年起,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起,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便宜。其实他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好事,但好得太持久,太纯粹,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相信。
【感悟郭明义境界】 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说:“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一个不爱家的人,就不会爱社会;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忠于国家。”
【弘扬郭明义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我心中的雷锋——向郭明义学习”主题征文活动。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郭明义的事迹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哪些启示?
(2)请分析郭明义的幸福观蕴涵的哲学智慧。
(3)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在主题征文中说明弘扬郭明义精神的原因及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今微博微信的应用越来越多。有的政府部门在官方微信开设了“随手拍”专栏,公民通过该平台实时上传信息,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但同时,某些络大V也因通过微博微信制造谣言而获刑。
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应如何运用微博微信平台行使权利。

社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民进城,如何促进社会融合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W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市民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促进农民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的政治意义。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中国是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贸区的建立将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的增长极。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2014年9月29日,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迎周岁生日。
上海自贸区成为中国多项制度创新改革的高地和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推进四大制度创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自贸区通过内部资的开放和整合,增强了自主改革的动能。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我国贸易发展方式,释放我国的贸易潜力?

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指出,要落实国务院部署。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并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环保等价格改革。二是瞄准群众急需、迟早要干的薄弱环节,年内在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推开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模式,鼓励社会投资。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三是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四是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好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产业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成长。五是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推进普遍性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贵、融资难”。
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市场配置资”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