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是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 B.地主阶级的兴起 |
C.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 D.引起了变法的浪潮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 B.水排 | C.灌钢法 | D.铸钢法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 B.曹魏 | C.唐朝 | D.北宋 |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灵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