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以下2题。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 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凸显中国贸易大国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资源环境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深层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正逐渐减弱,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顺应这一趋势,从根本上我们应该
①以效益为核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②坚持“走出去”战略,规避保护主义的影响
③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外贸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④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外贸的发展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市为倡导低碳生活,实施鼓励政策规定,凡购买一辆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政府补贴2万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前提下,下图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假设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价值为8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为2小时,那么,A在8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个别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50 B.2 320 160
C.4 80 160 D.4 320 80

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答案形形色色,这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说明
①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② 幸福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产物
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 意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漫画《挤公牛奶》,告诉我们

① 实践决定认识,要注重实践
② 真理性认识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③ 要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
④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