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A.![]()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A.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 B.存在决定思维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决定存在 |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B.每个人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哲学智慧 |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
有人曾经问过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你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回答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 ②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否认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
①宿命论②唯意志论③英雄史观④庸俗唯物主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