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图。据此回答题。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 |
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降水量少 |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
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题。小流域治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A.①处平整土地 | B.②处植树种草 |
C.③处打坝建库 | D.④处修筑梯田 |
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减小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土壤肥力下降 | D.地表支离破碎 |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2011年8月由苎麻制成的墙纸首度亮相中国墙纸行业博览会。图为我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其中阴影区为中心区,周边为边缘区),表为我国苎麻种植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题。
时间 |
1987年 |
2009年 |
中国种植面积 |
770万亩 |
80万亩 |
据中国苎麻的产地分布图可知
A.中心区典型经济作物有甜菜和棉花 | B.中心区比边缘区热量条件优越 |
C.边缘区的粮食作物可能有水稻和小麦 | D.边缘区比中心区水分条件优越 |
结合图表材料,下列有关苎麻种植的推断正确的是
A.2013年种植面积一定进一步缩小 | B.传统经济价值较高 |
C.广泛开垦梯田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 D.苎麻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较好 |
图为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题。图中M、N两地≥10°C等积温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 B.都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
C.M凸向河流下游,因为位于河谷地带 | D.N凸向河流上游,因为位于山地地带 |
B城市周边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多晴天,光照充足 | B.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
C.积温高,一年三熟 | D.多河流,水源充足 |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题。影响北大荒、西大荒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分别是
A.热量水源 | B.土壤 光照 | C.市场交通 | D.热量地形 |
“南大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利条件是
A.多伏旱 | B.多台风 | C.多梅雨 | D.多寒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