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各题。图中澳大利亚位于
A.太平洋板块 | B.印度洋板块 | C.南极洲板块 | D.亚欧板块 |
不在剖面图上的洋流是
A.马达加斯加暖流 | B.秘鲁寒流 | C.加那利寒流 | D.巴西暖流 |
图中的热带沙漠有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 B.受台风影响,降水丰富 |
C.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还受暖流的影响 | D.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 B.泥石流频发 |
C.土地沙漠化 | D.河流含沙量增大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小题。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A.主要与地形阻挡有关
B.主要与洋流的性质有关
C.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主要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下图为201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有积雪覆盖的地表温度,积雪会隔绝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表示积雪深度、无雪地温、雪盖地温变化的三条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甲、丙、乙 | D.乙、甲、丙 |
下列时间段内,积雪量变化最大的是()
A.1月16日~17日 | B.1月20日~21日 |
C.1月27日~28日 | D.1月28日~29日 |
阅读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被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材料二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
A.南下热水有毒 |
B.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
C.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
D.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 |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
C.拢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
读图,下列属于图中乙所示的是()
A.铜矿、焦炭 | B.雷电、沙漠 |
C.化肥、大米 | D.森林、海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