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完成下列题目。
(1)作AB线的地形剖面图。
(2)澳大利亚是除美国以外,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另一个国家,如果环境就此恶化,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某科学家沿A~B线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澳大利亚的东部和中西部的自然景观差异极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家还发现,A、B两处的地貌形成都受外力作用影响显著,但A处地貌的形成发展主要受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影响,而B处则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特有的地貌。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主要地形特征。
(2)河流OP段的流向是。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
看不到理由是。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7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弊。
选择方案利:
弊:。
(5)若水坝坝顶的海拔700米,请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大坝位置。
(6)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高,请说明原因。
处,原因是。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点的地理坐标:,南苏丹首都位于②地的__________方向。
(2)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数字式)。
(3)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据美国国家宇航局Terra卫星拍摄的一系列卫星图片显示,位于中亚克孜勒库姆沙漠中部的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已完全消失。”一语惊人!这是真的么?马上上网查证一下。
材料一
材料二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ishijie)
今天(2010年)看书看到旧版的地理书上讲专家预计位于中亚的咸海将在2010年消失,于是引起了我得好奇心,所以我便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谈到咸海的消失问题是这样说的:“在1960年,这个咸水湖的面积是6.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大湖;1987年,咸海分成两部分:北咸海和南咸海;在1998年,已经缩小到2.9万平方米,并且被分割成了两个小湖,成为世界第八大湖,它的含盐量从10g/L上升至45g/L;而到了2003年,南咸海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咸海”其实已经不复存在,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万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个小湖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不但如此,因为水量缩小,咸海的水也越来越咸,3个小湖中的两个已经把所有鱼都咸死了,活鱼都上了天堂,剩下的只有咸鱼了。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每年有4立方千米的地下水会涌进咸海。丰富的地下水量出乎专家的预料,但这也没法阻止咸海的干涸。从2003年起,南咸海的水面开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现在咸海南部底部的水的盐度大于上部,而且两者不再融合,这样只有上部的水在夏天被太阳烘烤,温度上升得比整个湖的水充分对流要快得多,所以蒸发速度也惊人的快。根据现在的数据估计,东咸海将会在15年内消失。随着河水蒸发量持续加增,西部预计会在十年内干涸。”
看来人们真的应该想想办法了,这样的消失无论是对当地人民还是世界人民都是一种损失,希望咸海的情况能在今后有所好转,这是大家应该关心的问题。
材料三
(下图中纬线度数为45) 咸海,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流咸水湖,坐落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的交界处,曾为世界第四大湖。水源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南面的穆伊纳克和北面的阿拉尔斯克是著名的渔港和经济中心。
请同学们帮我解答下列问题。
(1)描述咸海的地理位置。
(2)咸海为什么消失的这么快呢?主导因素是什么?
(3)咸海消失,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哪个经济部门的影响最大?
(4)咸海消失对我国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 说说你的高见?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左图、右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0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