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但少闲人( ) B.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文言文阅读
(一)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今或闻无罪臣未尝闻也 |
C.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 D.挺剑而起尉剑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唐雎使于秦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 |
C.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 | D.愿终守之天子之怒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
第Ⅱ卷(共90分)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而欲笞之(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承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使外将兵 |
D.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则无法家拂士 |
C.行道之人弗受/子墨子闻之 |
D.为宫室之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
B.第二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 |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
把第Ⅰ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⑴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郑人买履》)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④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④槁(gǎo):枯死。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其足(量、量长短 ) |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寡妇 ) |
C.及反(同“返”,返回 ) | D.非徒无益(好处)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置之其坐
A.反归取之 | B.至之市 |
C.昂首观之 | D.其子往视之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所说的人和事都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构的,文章虽然篇幅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B.“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这是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C.乙文中作者认为揠苗助长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要提出来进行讽刺。 |
D.《揠苗助长》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万物应当顺其自然,不能做那种投机取巧的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