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辛亥革命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首义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家深深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并积极展开讨论。
甲同学:对于武昌首义精神,我认为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创造的精神,同时继承了楚文化勤劳勇敢精神、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
乙同学:武昌首义虽是100年前的事情,但我们今天讨论武昌首义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它的现实意义,使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的精神继续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培育和弘扬首义精神的必要性。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2分)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22届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的专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谈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布里廖夫:请问您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1)结合镜头一的内容,从政治生活角度,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4分)
镜头二:谈感受——在中国当领导人,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布里廖夫:领导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您的感受是什么?
习近平: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
(2)镜头二中,中国领导人治理国家的感受,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道理?(8分)
(8分)2013年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万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0.2%;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支出并未减少,在一些领域还在不断增加。2014年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必须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此,山东省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体的”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分析山东省通过开展“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依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32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注:我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
材料二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窄、实际税负重、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让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
材料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任务如何落实备受各方关注2014年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国有民营企业家、基县民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国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前,都会召开各种会议,对即将出台的政策和公布的文件征求各方面群众代表的意见。
(1)材料一反映了哪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应怎样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2分)
(2)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8分)
(3)据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前为什么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